《化工原理》課程是化工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同時也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重要性和基礎性不言而喻。因此,各高校教師在提高化工原理教學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從目前獨立學院的情況來看,教學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教師費心費力,學生聽不懂、不愛聽,就算認真聽的學生仍然“前學后忘,虎頭蛇尾”,導致越學越?jīng)]有信心,越學越?jīng)]有興趣。
一、分段式教學過程的探索
針對上述“教”和“學”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興趣,更重要的是重復,只有反復的重復才能將知識掌握的更牢固。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是這個道理,就算剛開始聽不太懂,當用不同的角度重復幾次后,有可能就突然明白了。當然這種重復并不是機械式的重復。
提出了在模塊化的基礎上分段式教學。將教材內(nèi)容合理模塊化以后,每個模塊都會分成四段來學習,也就是會重復四次。四個階段分為:基礎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單一模塊實際應用環(huán)節(jié)、綜合應用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實施又通過任務型教學法來實現(xiàn)。教師研究分析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之后制定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并在每一個階段的前、中、后期分別給學生分配不同的階段性任務,讓學生分組共同完成。
例如流體輸送模塊,大綱要求12課時,此模塊的教學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課時量由理論知識的多少結合學生掌握情況靈活調(diào)整。
*階段為基礎理論教學。此階段預計6個課時,以老師講授為主,講授內(nèi)容為本模塊的基本理論和公式,在講授過程中插入一些簡單的理想化案例,適當讓學生分組討論和提問,課程結束后,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當做課后作業(yè),按課堂分組交作業(yè),選出組長在下次課上來講解自己的作業(yè),別的小組打分,一次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第二階段為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此階段為共同學習階段,預計占用2個課時,以上個階段留下的問題,先讓每個小組組長講解本小組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結合學過的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小組成員可以補充,zui后其他小組打分,分數(shù)計入記分冊,作為期末考試成績的一部分。每個小組講完后,由教師統(tǒng)一分析、點評,并糾正錯誤、補充不足,鼓勵先進小
組,必要時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此階段相當于把本模塊所有的知識又重新鞏固一遍,同時有了一定的提高。zui后在總結時,布置下個階段的任務。
第三階段為單一模塊實際應用環(huán)節(jié)。本階段預計占用2 學時,由上階段筆者精選的幾個和上階段討論的實際生產(chǎn)問題相近的實際任務,分配給幾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在課后根據(jù)學過的理論知識并模仿上階段討論問題的方式來完成新的任務,同時還是按小組上臺來講解本小組解決問題的方法,zui后教師補充、點評以及鞏固升華前兩階段所學的知識。同時在zui后給每個小組布置下階段的任務。例如流體輸送模塊,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居民樓供水系統(tǒng),要求樓房有5層,頂層供水量不小于3立方米/小時,自由選擇管材、管路直徑以及離心泵參數(shù),zui后以任務書的形式提交紙質(zhì)版的任務書,并小組組長講解任務書,其他小組當評委打分。此階段相當于用不同的方式把本模塊所有的知識又重新鞏固一遍,再一次得到提高。
第四階段為綜合應用階段。此階段預計占用2學時,在課堂上,各小組先展示各自的任務書,小組長上臺講解任務書的完成情況,設計思路以及所用到的理論基礎和公式,其它團隊進行評價打分,再根據(jù)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教師進行綜合評價,以此建立競爭機制,并和期末考試掛鉤,按權重計入考試分數(shù),以此進行一定的獎懲機制。
二、探索效果
筆者所在的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獨立院校,專業(yè)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開設的《化工原理》課程比一般化工專業(yè)要求低,根據(jù)單元操作可以把整個教材分為流體輸送、傳熱、精餾、非均相分離、吸收、萃取幾大塊,在每一個模塊上用的學時數(shù)也不一樣。分段式教學、模塊化教學、任務型教學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方式融合起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正式講解的時間不超過三分之一,主要是以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為主,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四次不同方式的重復中,學生zui終不僅牢固掌握了基本理論,還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存在的問題
*,后三個階段均需要學生分組討論,這在無形中浪費了很多課時,這需要教師很好的把握課堂討論的節(jié)奏,同時需要相應的課時數(shù)的支持。
第二,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變少,表面看減輕了勞動強度,但是教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尋找適合每個階段的案例,需要很好把握其難易程度,而且每個小組的任務還不能相同,這
大大增加了教師課外工作。
第三,在本研究中,需要教研小組對教學方法和效果進行多次研討,不斷進行總結和改進,這也大大增加了教師的任務量。由于師資力量和自身能力所限,開展的并不到位,這也是本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電話
微信掃一掃